8月31日下午,本所召开2025年度第二次合伙人会议。会议以总结交流业务发展与管理运营工作为基础,聚焦凝聚共识、谋划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保障律所法律服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律所财务部负责人、行政部工作人员,担任律师业务团队负责人的非合伙人,以及镇江、泰州分所主任列席会议,会议由监事长刘能斌律师主持。
会上,王兴元执行主任作2025上半年度工作报告。他从律师事务所结构性转型的背景切入,深入分析了宏观环境变化对业务模式、客户需求和行业竞争格局带来的多重挑战与潜在机遇,并强调主动适应变革的必要性。系统总结了管委会在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特色,介绍了团队与人员相关情况的最新进展。王兴元主任指出,合伙人队伍建设、团队建设作为律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合伙人队伍建设是律所发展的战略核心与引擎,专业化、高效协同的团队建设是律所提供优质服务和稳健运营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律所定位与业务开拓能力。上半年律所在风险控制、团队管理、品牌建设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面对更高的目标,在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及专业队伍建设等领域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要持续改进,为律所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随后,财务部负责人向合伙人报告了2025上半年度的财务收支及管理工作情况。
管委会主任姚彬就律所《章程》修改工作情况进行了报告,经大会审议,《章程》修正案获得一致通过。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为律所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对于律所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业务团队代表作经验分享,郑国华律师提出律所发展应当开源节流,在开源方面需完善案源统计与奖励机制;在节流方面建议优化公共资源分配、推广灵活办公、扶持年轻律师等。禹伟律师介绍了其所在团队的运营模式,提及团队成员均有明确定位、多数成员具备较强获得感,以及团队对所内其他团队的积极影响,并重点讲解了“第一案源人制度”。周玉律师围绕律所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和谐民主理念,借鉴律协工作经验完善内部矛盾调处机制;二是改善律所工作氛围,加强对年轻律师的关心;三是推动运营规范化,尤其规范公共值班与接待环节,合理控制行政及管理成本。刘生辉律师结合行业趋势与律所管理现状,建议从三方面发力:赋能团队,细化管理内容、实施扶持政策与合作机制、确立合作规范;出台赋能政策,搭建平台、投入资金支持团队涉足新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在拆分法律服务环节的基础上,对各环节价值进行科学评价。徐阔律师则分享了团队在建设与业务拓展方面的经验,强调优化人才梯队、升级知识共享机制、增强文化凝聚力,并介绍了团队2025下半年在业务拓展及品牌强化等方面的行动计划。
本所主任、党总支书记周连勇以“盘活存量,开拓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为主题做工作展望报告,系统擘画了律所未来发展蓝图和管理重点。报告首先梳理了律所发展的基础与趋势,提出章程修改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再通过具体配套的制度存量与增量实现规则制定科学、民主、规范,目前要重视包括保护第一案源人利益的制度建设,以鼓励长期主义,刺激案源增长,确保承办人利益并实施优办奖励落地。运营模式创新以轻资产、高效率为导向,依托信息赋能、科技赋能;管理模式变革推行管理下沉、扁平化,明确团队带头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清单。案件办理上优化传统案件办理,同时布局增量,响应社会关切和客户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链接客户活动的参与,加强品牌打造、推广。人才建设注重稳定现有团队,培养潜力人才,维护长期合作,引进与规划增量人才,特别是持续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报告明确合力做大、做强才是律所发展的正确方向,强调常态合作、加强合作、优化合作达成合力共进,开展多维度合作,包括团队、律所、行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加强信息、数据、党建、文化等法律专业以外的合作。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频共振、一起进步的原则,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等背景,推进合作评估与规划以及合作模式探索。报告还突出沟通也是“压舱石”,科技成就“发动机”的理念;管理层要善于带头沟通,以科学管用的制度供给和务实党建活动团结更多人,形成合作共赢氛围;团队善于沟通,“领头雁”把握方向、“领头羊”走准路径,建设好传帮带机制。科技赋能方面,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人工智能+服务,整合信息、数据、流量,为业务拓展赋能,发力互联网业务,在涉外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等增量领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