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EN

护航企业出海 “攻略” (马来西亚篇)

供稿 | bst2025-06-138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国土被南海分隔为东马(沙巴、砂拉越)和西马(马来半岛),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西马北接泰国,南邻新加坡,东临南海,西扼马六甲海峡;东马与印尼、菲律宾、文莱接壤。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气温22-30℃,无地震与台风灾害,但需防范季节性洪水(如2024年槟城洪水致70%未防洪工厂停产)。

 

2、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

 

       资源禀赋:橡胶、棕油、胡椒产量全球前列,锡矿储量丰富,油气资源集中于东海岸。

 

       战略通道:巴生港为全球第12大集装箱港,槟城深水港与6个国际机场构成物流网络,中马共建“组合港”模式将通关压缩至12小时。

 

       能源布局:砂拉越州拥有东南亚最大水电站(巴贡水电站),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计划,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0%。

 

(二)社会文化

 

1、民族与语言

 

       多民族国家,马来裔占70.1%,华裔22.6%,印度裔6.6%。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通用,华语在华人区广泛使用。

 

2、宗教与习俗

 

      伊斯兰教为国教(60%人口),佛教(华裔)、印度教(印度裔)、基督教并存。文化禁忌:禁用左手递物(视为不洁);斋月期间禁公开饮食及食品广告;广告避免出现酒精、赌博内容。

 

3、货币与金融

 

      货币为林吉特(MYR),汇率自由浮动(2023年对美元贬值约18%)。

 

      外汇管制:国内交易强制使用林吉特,出口商需将75%收入兑换为林吉特;外资利润汇出无限制。

 

(三)人口与行政区划

 

      据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2025年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总人口约为3460万,男、女比例约为1.1:1,人口增长率约为1.3%。

 

      马来西亚行政区划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布城、纳闽)。人口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区域,雪兰莪州734.1万人,柔佛州417.3万人,沙巴州373.2万人,槟城180.3万人。其中,槟城、吉隆坡、新山(柔佛州)、怡保等城市既是经济核心区,也是华人主要聚集地,集中了全国约768万华裔中的大部分人口(占总人口22.6%)。

 

1、核心经济区

 

2、中资现状特点

 

      整体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分布从传统基建、资源开发向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深化拓展。多数企业运营稳定,积极融入当地市场,但也面临合规、本地化等挑战。

 

(四)经济概况

 

1、宏观数据

 

2023年GDP增长4.2%,外贸额2.5万亿林吉特,通胀率2.5%。

 

2、产业支柱

 

        电子制造:全球半导体封测份额13%,英特尔、德州仪器布局槟城;清真产业:全球清真认证中心(JAKIM),产品出口中东跳板;数字经济:吉隆坡数字自贸区吸引阿里、腾讯,电商规模2025年将达110亿美元。

 

3、贸易伙伴

 

       中国连续15年为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1,902亿美元),主要出口电子电器、棕油、橡胶;进口机械、电子产品。

 


二、中马经贸与投资概况

 

(一)重要双边协议

 

(二)双边贸易结构

 

1、中国出口:机械器具(35%)、电子设备(28%)、钢铁制品(12%)、纺织品(9%)。

 

2、中国进口:电子电器(40%)、棕榈油(18%)、石油产品(15%)、橡胶(10%)。

 

3、新增亮点:2024年马来西亚鲜榴莲进入中国市场,燕窝、冷冻水产品出口增长显著。

 

(三)投资合作环境

 

1、政策红利

 

        税收优惠:制造业享5-15年所得税减免(法定收入30%征税);数字经济企业5年全额免税,研发费用抵免200%应税所得;“两国双园”(关丹产业园)企业享10年100%所得税减免。

 

        绿色通道:中资科技/新能源项目审批可缩短至1个月。

 

2、行业准入限制

 

       股权限制:金融业外资持股≤49%(伊斯兰金融除外);电信业固网业务外资≤30%;零售、法律服务业需保留30%土著股权(Bumiputera)。

 

       禁止领域:彩票业、信托服务、武器生产。

 

(四)双边使领馆与商务代表

 

1、中国驻马来西亚机构:大使馆(吉隆坡)、总领事馆(古晋,负责沙捞越、沙巴两州事务)。大使馆内设经济商务处,提供全面经贸信息服务与支持。

 

2、马来西亚驻华机构:大使馆(北京)、总领事馆(上海、广州、昆明、南宁、香港、西安)。各使领馆均设有商务处或投资促进机构(如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驻华代表处),积极促进双向投资贸易,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等服务。双方商务参赞及代表机构是沟通政企、服务投资的重要桥梁。


三、马来西亚贸易法规政策

 

(一)贸易主管部门

 

核心机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制定贸易政策,签发进出口许可证;皇家海关总署(JKDM):征收关税,执行进出口管制;标准局(SIRIM):产品认证。

 

(二)主要贸易法规

 

1、基础法律:《2010年竞争法》《关税法》《销售税法》《个人数据保护法(PDPA)》。

 

2、政策文件:《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国家产业政策4.0》《数字马来西亚蓝图》。

 

(三)海关管理要点

 

1、关税机制

 

RCEP生效后98%商品享零关税,非协定商品税率分三档:0-5%(原材料)、10%(中间品)、15-30%(制成品)。

 

 增值税:标准税率6%,服务税8%。

 

2、进出口管制

 

 禁止出口:原木、稀土、濒危动植物制品(如象牙)。

 

 限制进口:酒精饮料、猪肉制品需清真认证;药品进口须卫生部批准。


四、马来西亚外国投资法规政策

 

(一)投资主管部门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一站式审批外资项目,提供土地、水电接入支持。

 

(二)外资优惠政策

 

(三)企业设立形式

 

1、设立企业个体

 

       独资经营由个人(必须是马来西亚国籍或长久居民)成立,个人需承担所有实体相关义务、责任和债务风险;合伙则需至少2人(同样需为马来西亚国籍或长久居民)且不超过20人成立,所有合伙人共同承担相关义务等;有限责任合伙由至少2人及/或企业实体注册成立,拥有独立法律实体,相关义务等一般仅限于有限责任合伙。

 

2、马来西亚公司类型

 

        成立马来西亚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担保责任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其中,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责任限于所持股份数额;担保责任有限公司成员在公司清盘时,责任限于承诺为公司资产出资的金额;无限公司成员责任无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又可细分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和公众股份有限公司,二者在股东人数、公开发行、股份转让性、公司名称、董事人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最低股东人数为至少1名且不超过50名,禁止向公众发售股份和债券,股份转让权受限,公司名称为 Sendirian Berhad(Sdn Bhd),至少1名董事;公众股份有限公司无最低股东人数限制(至少1名股东),一般允许公开发行,但需符合相关法规,上市公众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转让和交易,公众股份有限公司名称为Berhad,至少2名董事。

 

3、注册外国公司分行或分公司

 

        外国公司若想在马来西亚以分行或分公司形式经营,需依据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SSM)制定的外国公司注册指南和《公司法》,向委员会申请注册。外国公司包括在马来西亚以外所注册成立的公司、法人、协会、组织或其他机构,且该协会、组织或其他机构并没有在马来西亚设立其总公司或主要经营场所。

 

       注册时公司名字需与原籍国注册名字相同,需提交股东基本资料、股份资本等资料,注册费用根据股份资本数额而定,注册时间一般为1-2个月。注册成为马来西亚公司具有独立法律实体,责任和债务仅限于自身,可经营与母公司不同业务,无需授权代理人,但董事中须至少1名在马来西亚有主要居住地址;而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律实体,责任和债务由境外外国公司承担,一般需经营与境外公司相同业务,且境外公司需指定并授权一位马来西亚代理人管理。

 

4、合资

 

        合资在马来西亚常见的形式有股权合资企业(Incorporated Joint Venture)和合同合资企业(Unincorporated Joint Venture)。股权合资企业具有独立法律实体,会成立特殊项目公司(SPV)进行特定项目或投资,项目完成或达到约定时间期限,除非延长合作,否则合资企业将解散SPV;合同合资企业不具有独立法律实体,参与方通过签订合同合作,适用于法律或商业环境不利于成立股权合资企业的情况,通常针对特定项目或任务。二者在成立方式、合作方式、解散方式、所需协议、权益形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五、企业在马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主要风险

 

1、政治与政策风险

 

多党制下政策连续性存疑。

 

2、劳工合规风险

 

本地化用工:外籍员工需证明岗位无合适本地人,制造业外劳需缴100林吉特/月劳工税。

 

 罢工权:工会组织强大,2023年全国罢工27起,主要诉求为薪资上调。

 

3、环保与土地风险

 

 环评要求:制造业项目需提交《环境影响报告》(EIA),审批耗时3-6个月,未达标可罚项目投资的15%。

 

土地所有权:外资仅能租赁(最长99年),砂拉越州限制外资购农业用地。

 

(二)风险防范建议

 

1、政策适配策略

 

 优先布局槟城、柔佛等华人聚集区,降低土著股权压力。

 

 利用“马来西亚科技企业家计划(MTEP)”快速获取工作签(需企业注册资本≥10万林吉特)。

 

2、供应链韧性建设

 

 分散仓储:西马基地+东马(沙巴)二级仓储,规避区域性灾害。

 

本地采购:与杨忠礼集团(YTL)、森那美(Sime Darby)合作降低物流成本。

 

3、劳资纠纷预防

 

 合同条款:明确加班费(工作日1.5倍、假日3倍)、解雇补偿(工龄满5年付25天工资)。

 

文化融合:配置清真食堂、祷告室,提供子女国际教育补贴。


六、专业法律顾问服务内容

 

(一)前期准备阶段服务

 

1、法律政策全景解读

       解析马来西亚混合法系(海洋法系+伊斯兰法系)框架,重点解读《投资促进法》《工业协调法》《公司法》等核心法规,明确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如金融业外资持股≤49%、电信固网业务≤30%)及土著股权(Bumiputera)强制要求。

 

 提供政策动态追踪,包括数字经济免税、区域总部(ROH)所得税减免0-10%等优惠适配方案。

 

2、深度尽职调查

 

 核查目标公司注册档案、土地权属、环保合规记录。

 识别隐性风险:砂拉越州农业用地外资限购、并购土著资产超2000万林吉特需外商投资委员会审批。

 

(二)公司设立与合规服务

 

1、企业注册与行业准入

 

 主体设立:指导选择Sdn Bhd(需1名本地董事)或LLP(税务穿透制),制造业最低注册资本50万林吉特。

 

       特许审批:采矿/电信业向MITI申领额外牌照;制造业通过环评后申领“三废”排放许可(审批3-6个月,违规罚投资额15%);零售业需国内贸易部批准且实缴资本≥100万林吉特。

 

2、合规体系搭建

 

数据合规:按《个人数据保护法》(PDPA)制定跨境传输机制(需用户书面同意或接收国在白名单)。

 

定期合规审计:覆盖合同管理(英马双语条款)、劳工档案(外籍员工配额证明)、反洗钱流程。

 

(三)合同管理与纠纷处理

 

1、全周期合同管控

 

 定制EPC合同分拆策略(离岸/在岸部分税务优化)、BOT项目政府担保条款设计。

 

 强制执行条款:明确工作日加班费1.5倍、假日3倍工资标准。

 

2、争议解决路径设计

 

合同约定首选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或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KLRCA)。

 

工程支付争议适用《建筑业支付和裁决法》(CIPAA 2012)强制裁决程序。

 

(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1、注册与监测

 

        通过MyIPO提交专利申请(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10年+续展),采用马德里体系多国注册商标。

 实施侵权监测:重点防控电商平台盗版及清真认证标识滥用。

 

2、维权与合规

 

 技术输出协议嵌入《中新税收协定》条款,将专利使用费税率压降至5%。

 

 地理标志侵权诉讼:依据2022年《地理标志法》追究虚假标识刑事责任。

 

(五)劳动人事服务

 

 

(六)税务筹划与合规服务

 

1、结构性税优方案

 

 架构设计:“境内→新加坡→马来西亚”夹层架构,股息预提税降至5%。

 

 政策套用:高科技企业申请“新兴工业地位”:5年按30%征所得税;研发费用200%应税所得抵免。

 

2、合规审计与申报

 

 跨境利润申报:关联交易需符合OECD转让定价规则,备妥主体文档。

 

SST税务申报:商品销售税6%、服务税8%分项核算,电子化申报时限管理。

 

() 中马法律服务合作的可能性与最新动态

 

1、合作模式多样化

 

       中资律所与马来西亚本土律所合作紧密,形式包括:互派法律顾问、组成联合服务团队、建立战略联盟、共享知识库与培训资源。

 

2、联合服务优势

 

      能有效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中方律所深度理解中国企业文化与战略、国内审批流程;马方律所精通本地法律、司法实践、政府沟通及土著股权解决方案。尤其在企业设立、并购、土地获取、劳工合规、纠纷解决(特别是涉及仲裁执行)方面具有显著互补优势。

 

3、关注重点领域

 

      合作尤其聚焦于RCEP规则应用、绿色能源项目(涉及复杂环评与土地)、数字经济(数据合规、平台责任)、清真产业认证与合规,以及为入驻“两国双园”的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支持。

 

4、行业平台交流

 

       中马律师联合会、东盟法律协会等平台促进了双边法律界的专业交流与互信,为具体项目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马来西亚律所对中国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尤其在处理涉及中国的贸易纠纷、投资保护及双边仲裁方面。

 

 

参考材料

 

东盟十国投资之马来西亚篇(2022)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马来西亚(2024)

 

企业对外投资马来西亚营商环境指南(2021)

 

马来西亚投资状况研究

 

“一带一路”投资指南:马来西亚投资法律规则与实践(2015)

 

马来西亚外国投资准入政策(2019)

 

企业出海 | 海外营商环境评估——马来西亚(2025)

 

洞见|马来西亚投资环境深度剖析(2025)

 

投资马来西亚制造业 | 税务和法律实务

 


如果您有法律上的问题需要咨询,或其他业务方面的合作,请留言,谢谢!
提交 >
请认真填写以上信息,我们不会向本所以外的人士透露您填写的任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