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具体内涵
企业在经营中,企业风险又称经营风险。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的定义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从企业的设立之初,到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人的风险(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财务主管等)、财务风险、项目风险、劳动用工风险、合同风险、生产经营决策的风险、市场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安全生产合规风险、涉税风险、汇率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都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体现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是否健康的最大影响因素。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与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需要重点核查以下一些方面: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或有负债和对外担保等。现分项梳理如下:
(一)存货
存货,存货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等,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考察存货,是因为它是企业经营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影响收益的确定。
我们可以通过存货中产成品占比情况,判断其与企业的生产能力、规模是否匹配,企业有没有过度扩张,产能浪费;通过检验存货明细,分析是否存在大量期限较长的滞销产品,来检验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市场的接纳程度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判断成品市场价值与入账价值是否有差距,是否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分析企业存货计价是否稳健;分析存货周转情况,是否存在生产效率降低、过度采购,销售乏力等并可依此做出调整,是否存在为虚增利润减少结转销售成本或挂账存货科目的情况。
(二)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因销售产品、服务、劳务等,应向对方单位收取的回款,包括税金、买方垫付的代购费等。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是市场竞争产生的赊销行为,对于优质企业来说占据行业优势地位,购买产品不会出现无法及时付款的情况,而对于市场中大多数小企业,他们处于创业初期,很难及时全额付款,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就会采用赊销的形式,应收账款也应运而生。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产品的一种债权,代表着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的商业信用的流通,一般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需要接受对方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包括已发生和未发生的债权,是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一种,应收账款可以登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应收账款应及时收回,未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进而影响到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经营决策,同时还会使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下降;应收账款被拖欠的应组织催收,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催收,不仅是对自身权利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提醒,有利于维护和商业伙伴的正常贸易活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应作坏账处理,做好坏账登记制度,可以评估在产业链中对手的信用程度和生产经营情况,也可以判断出整个行业在市场中的情况,便于企业下一个周期的决策;保理业务实质是企业优质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做好优质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融资的另一个手段,是增加企业现金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方法,应收账款质押以及其他相关动产质押业务,已经是现代企业金融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赊销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它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收回账款的效率高,资产流动性强,企业偿债能力强。反之,说明资金被过多的占用,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低下,偿债能力不足。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增幅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有在放弃企业流动性的前提下,利用应收账款增加企业营业收入的可能性,应收账款的过快增长,是企业运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占企业营收比率越低,企业运营风险程度越低。
(三)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产品、服务、劳务等应支付的款项,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取得货物和支付款项时间上的不一致产生的概念。能够拥有应付账款这个财务项代表该企业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后付款的话语权,可以推迟付款,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现金流的压力,可以充分的腾出资金发展企业。
企业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结合行业特点、应收账款数额、存货变动方向,判断其规模是否合理,应付账款一般是对上游原材料公司发货未付款的记载项,其与企业本身的原材料存货变动,已生产产品输出下游的存货变动以及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流通正常的上下游关系中,这种关系体现为类线性关系,如果这种比例关系受到破坏,则意味着企业资源分配出现不平衡;此外,企业还要观察财务上是否存在长期的大额应付账款挂账款项,一些企业实际利润较高,为降低税负,采用购买成本费用发票冲减利润的方式操作,有些时候并没有向相关单位支付款项,或者虚列成本费,一旦税局追索到买票方,上述买票行为即被发现,企业面临补税、罚款、滞纳金、甚至是刑事责任等风险,还有的企业取得了收入并不记账,而是通过应付账款,或者其他应付款的名目计算,这也是要补税,补滞纳金相关的。
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应付项管理,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需要分开,应付账款,是购买产品、服务的经营项,里面有些可能存在合同纠纷或者涉诉,有些已经无力偿还,甚至有些上游企业已经注销了,已经不需要支付的,可以作为营业外收入,企业的其他应付款项,应付权益项,应付赔偿,应付租赁金、保证金、滞纳金等,不属于经营项。经营项的应付款必须及时的做记录,除了有详细的明细之外,必须有原始凭证和合同备查。
对于应付款的税务问题,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所以企业必须对商业伙伴三年以上未能支付的应付款项做出特别的跟踪。此外,还可以分析应付账款属于主动应付还是被动应付,应付账款是否与采购模式相吻合,通过账龄分析付款的紧迫程度等,从而正确的做出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决策。
(四)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劳务等经营活动而持有的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由于能够长期稳定的保持实物形态,所以其能够比较稳定的存在于成本项下,但对于较为长期的统计而言,固定资产会随着年限的增加有一定的磨损,具体可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固定资产因为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就是折旧。
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的计量、折旧、产权的取得、运行维护、抵押和质押、投保等。固定资产登记的内容不全面,会导致资产流失;使用不当,会造成折旧增加,产生生产事故等;更新不够块,会导致使用安全隐患;抵押手续不完善,会导致资产评估低估或者资产损失;资产的购置验收不合规,会损害企业最初的经营目的。
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还需要结合账目明细、金额、折旧计提情况,分析折旧变化原因、折旧计提政策变化对现金流的影响等;定期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对照,检查是否合理,若增长较快与产能、营业收入是否正相关;是否存在已抵押或不能正常运营的资产,做好抵押和废弃资产的统计;了解固定资产具体明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银行收贷等风险。
(五)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其主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部分,是变现企业产品、劳务的货币收入。一般可以区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判断一个企业经营是否正常的最基础标准,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过小,则存在巨大的风险,证明这个企业的存在目的并不是如其经营范围所述。
对营收的管理具体可以有几个方面:加强对产品市场的动向预测,根据淡旺季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组织好销售部门的协同营销,保证营收的稳定增长;积极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时关注营收的真实合理性,注意与纳税情况是否相符;通过现金流量表、应收款等对比,判断收入是否有现金支撑,关注偶然性收入;关注收入结构及利润率和稳定性,特别是利润率是否随着营收增加反而下滑,如存在,则需要审核成本变化;随时关注关联交易比重,防止关联交易带来的企业虚假收入。
(六)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劳务等的资源耗损,与营业收入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营业成本是在经营期对应营业收入的直接费用,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成本。
成本控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要求管理者自己对整个企业的经营,市场的预测有着细腻的预测,成本压的过低,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资低),产品质量下降,会对企业长期发展造成影响,不对成本进行控制,会造成资金流动性变差,要防范成本投入脱离企业的目标,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应该结合各方面的情况,发现已经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市场变化因素,及时的为压低成本腾出空间,提出成本风险和实现目标之间的关联,尤其要注重事前预防,全面的管理企业的预算,即能控制成本,又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各项目标。
企业在营业成本控制时,应随时关注成本构成及价格的稳定性,成本变动原因及关联交易对成本真实性的影响;重大项目的成本要重点关注项目主体融资状况评估;随时关注企业整体负债情况及银行储备授信额度情况,注意银行方面是否会阶段性收贷;随时关注企业贷款担保方式及资产抵质押情况,完善贷款担保和资产抵质押的全过程记录,并随时纳入成本项进行关注。
(七)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产,是企业流动性好坏的直观标准,包括持有的现金、银行的存款、外币存款、银行本票、汇票、信用证保证金、在途资金、投资款等。
因为货币资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的资产,是用来交换产品、劳务、债权债务的最方便的资产,所以货币资金充裕的企业风险相对较小,在遇到市场出现危机,行业出现变革,或者政策出现变化时,能够很好的进行企业转型。
货币资金的风险,首先是要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因为货币资金具有高度流通性的特点,所以极容易被转移。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控制管理机制和资金使用的审批机制,通过固定的系统审批模式防止风险,要防止各个重要位置上的人员相互串谋,转移企业的货币资金,在防止挪用资金的同时还要注意欺诈和贪污的风险。其次,要重视货币资金对企业发展支持的持续性,虽然说空置的货币资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适度宽裕的短期现金流,是能够为企业短期经营出现问题时做很好的补缺补漏,如果在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不能及时的、充足的筹集到需要的资金,则可能会失去一些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支付折扣,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损害等。最后,就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过多,显然也是不利的,代表着资源的浪费,企业因此也需要承担现金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资金收益率的风险,所以在企业融资成本高于资金收益率时,企业应该适度的降低其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合理的利用资源。
(八)企业对外投资
企业对外投资,是把企业闲置的资产(现金、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到其主营业务之外,具体的行为有参加别的企业的项目投资、购买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普通股股票、优先股股票、自有资金外汇投资等。
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本金及有关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充分识别和评估对方融资项目的建设期风险和经营期风险,投资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妥善的资金收回计划,关注项目存在的内部外部风险。
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关注的风险点则更为广泛。现代货币体系下,国家以信用为基础,大量的发行货币,通货膨胀显著。就拿经典的美元石油货币体系来说,通过国家能源基础需求品石油绑定美元交易,大周期的增发美元流通到世界,再通过石油价格上涨带动通货膨胀,美联储利率上行通道开启,全世界美元回流的方式收割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所以,在当今大国博弈,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极其复杂,投资行为对企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具体而言,有识别风险能力的风险、财务指标下降的风险、无风险利率的风险、市场操作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事件驱动型风险。
识别风险能力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指定的投资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复杂的投资品中,如何进行资产管理,为企业取得合适的风险汇报,是每个投资人永恒追寻的话题,如果投资人的识别风险的能力不足,则会使企业的投资面临巨大的损失。
财务指标下降的风险,一般而言,投资债券、股票,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点就是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从财务指标上看,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考标准,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企业,现金流越好,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取得长期投资成功的概率越高,所以对投资目标企业的财物指标的跟踪,是极为重要的,在重要的财务指标下降的情况下,需要对投资标的公司进行及时的更换。
无风险利率的风险,顾名思义,指的是市场的平均无风险收益率变化下,对风险资产的一个调控。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化,不仅仅代表着市场利率本身的变化,还代表着整个市场重要投资者对风险市场的喜好的变化,一般无风险利率上升,代表着市场对风险资产厌恶,在这个情况下,就算是水准极高的投资者,也很难对抗市场的趋势,目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常被作为锚定的利率指标参考是美国国债十年期利率和中国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
市场操作的风险,指的是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各种投资品头寸变化的风险,由于投资市场瞬息万变,一个不善于变通的投资管理者肯定不是好的管理者,就算是极具天赋的好的长期投资者,也都在随时观测者世界经济变化的发展动向,所以在不同的投资品头寸变化的过程中,涉及到交割成本,税务,进入条件,退出条件等诸多因素,需要投资者进行精算,才能降低交易成本,而在漫长的投资管理过程中,一个专业精细的投资管理者,将为企业省下不少的成本。
资金流动性风险,指的是投资的过程,必须保证投资的流动性,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投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的房地产迎来了黄金十年,房价飞速上涨,时至今日,房价上行的动力已经不足,除了极少部分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房价能够稳住,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房价已经开始下降,并且在下降过程中,二手房库存积压,并没有多少买家,是典型的流动性枯竭。再比如国际原油市场,是一个大国博弈的战场,虽然国际油价暴涨暴跌,波动极大,但是交易量却发生在非极值区域,流动性取决于大国原油库存的放量和阶段性购买,也是一个流动性不足的交易市场。股票市场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在我国推出注册制的过程中,那些财务数据濒临退市的企业,即使在低位不断的放量大涨,也没有多少买盘,而长期看,股价不断继续探底,这些都是典型的流动性枯竭的例子。所以,在投资过程中,保证投资品的流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事件驱动型风险,是一个体现投资管理者面临突发事件的决断能力,因为国际国内形势千变万化,在面临紧急的突发性事件时,往往是大的机会或者风险来临的时刻,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也是现代投资管理水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面对战争,气候变化,新型肺炎,能源枯竭等问题时,我们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如何把资源分配到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中都可以纳入事件驱动型风险的范畴内。
(九)或有负债(含对外担保等)
或有负债,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已经发生的交易所产生的可能产生企业未来负债的这部分债务,具体表现形式有未判决的诉讼、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应收账款的抵押,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比如未决诉讼,未决诉讼一般都是一些疑难的问题,影响到企业根基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败诉,往往都是对企业经营起到毁灭性的打击。再比如,对主营产品的质量保证,企业为了抢夺市场,往往会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对产品保修,包换、包退,这部分费用往往很难确定并计入报表,故属于或有负债。应收账款的抵押也属于或有负债,用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借的短期融资,当金融机构对应收账款的追索权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企业负有连带偿还的责任,从而产生或有负债。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企业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金流,也会产生远期的或有负债,所以,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或有负债做出归类整理,定期的跟踪或有负债的进展情况,就是或有负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对外担保更是重中之重,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实缴资本没有严格的约束,企业对外担保往往数额巨大,时间周期长,风险极大。一旦被担保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暂时不能偿还借款,担保方将承担连带责任,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发现,被担保企业已经转移财产,企业濒临破产,企业在对外担保业务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从对立面的角度,如果我们是出借人,我们要做的风险防范就是要调查清楚借款企业、担保企业的财物状况,要小心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是关联企业从而存在的互保现象,即使是出现了互保现象,及时的挖掘互保企业或者其背后的集团企业的资产状况,也能够制定合理的出借金额上限,或者在出现危机时,第一时间进行财产保全,尽量减少损失。
所以,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和降低风险,谨慎地去调查每一个环节,要做好对外担保内控机制,担保前,对被担保人严格调查,办理担保相关手续时,要由相关部门进行讨论,调查,共同把关,仔细研究企业的财物报告和审计报告,建立台账,详细记录和跟踪对外担保的情况,动态跟踪对方资金的使用状况,严格制定对外担保的限额,进行限额管理;制定相关的反担保机制。 在动态跟踪对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如发现被担保人经营亏损、产品大量积压等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地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同时,还应多关注被担保人的金融机构的资金借贷状况,以及企业信用的变化。当发现风险的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立即组织最高效的团队对被担保人进行调查,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三、结语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是从企业的人、财、物三个角度进行考察。“人”的风险是最为关键的,“物”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但“人”和“物”的风险实质上又都可以反映在企业的“财产”损失,所以对企业财产的风险控制,就是重中之重。
从企业的经营角度考虑,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的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是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可以反映出利润成本之间关系,为企业决策提供大方向。
从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上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是比较关键的几个指标,它们能反映出一个时间段内企业的存货更替速率,现金流的变动、资产负债的变动、投资率等核心要素的重大变化,为企业风控做出具体量化。
从企业的营运能力上看,总资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都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们能反映企业营运是否符合行业的平均效率,在行业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否龙头企业,是否有营运方面值得改善的地方。
结合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变动以及上述三个方面的指标,就能够较为全面的看待一个企业的风险全貌,为企业风险控制做出合理的规划。